基地不打算把菜卖给批发商。相关负责人韩泓说:“我们计划通过全市1200个零售点直供市场,承担保障上海地产品质绿叶菜供应的社会责任。”
未来五年,上海类似华固这样的规模化品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将更多。根据最新发布的《上海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五年内上海绿色生产基地覆盖率将达到60%,并重点打造100家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带动能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与其他地区相比,上海的农业生产面积不大,可作为特大型城市,对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很大。两者间如何平衡?
“品质蔬菜”怎样批量上市
绿色农产品往往面临种植要求高、产量低的问题。怎么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规模化的智能农业设施很重要。
“一个温室抵得上一个人民广场”——这是华固蔬菜生产基地的生动写照。在整个基地,类似的温室有10个。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生产方式,不超过10个工人能负责一个温室的种植;利用辣椒水、木醋液、泥炭土等生态方式,可实现无农药、无化肥的绿色种植。待所有温室投产,可年上市绿色鸡毛菜6万吨。
不仅绿叶菜,茄果、菌菇、禽蛋、水产等其他农产品,同样可以通过这一发展路径,稳定地产农产品数量、提升地产农产品品质。
根据《行动方案》,崇明区将建高端设施农业产业片区,其中包括由由中荷现代农业创新园。这些天,创新园试生产的第一批黄瓜刚好成熟。“那里的黄瓜味道不一样。”有尝鲜过创新园内蔬菜的业内人士说。
记者慕名前往,第一个意外却是这里的种菜方式:基质栽培。所有黄瓜都种在统一规格的种植槽中,槽里不是土,而是专门配置的岩棉基质。
原来,创新园采用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技术。园区修建了一个10万立方米的雨水收集池,收集到的雨水经过过滤、紫外线消毒等工艺处理后,水质几乎达到纯净水标准。接着,技术专家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在处理过的雨水中配比肥料,通过水肥一体化循环灌溉系统将营养液精准输送给每一棵蔬菜,精确度超过90%。
创新园还从荷兰引进了“Priva中控系统”这一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Priva堪称植物生长的“大管家”,澄海玩具
自动化生产不仅让黄瓜生长始终处在最理想的小气候里,还大大解放了劳动力。据测算,平均9个工人即可负责1万平方米的黄瓜种植。
这样种出来的黄瓜什么味?从藤蔓上摘下一根,一口咬下去,爽脆多汁,清香扑鼻,确实有点“不同以往”的味道。它们还特别漂亮,每根都差不多14厘米长、100克重。
基地负责人祁胜平说,基质栽培保证了产品品质,也提升了空间利用率,直接提高品质黄瓜产量:传统露地种植黄瓜产量约为每平方米15公斤,这里达到每平方米75公斤。
未来,创新园还将增添番茄、彩椒、生菜等其他蔬菜。待全部设施建成投产,每天可上市三四十吨绿色蔬菜,成为上海地产高品质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可见,通过农业装备智能化、智慧化提升,不仅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而且能让市民吃到更放心的菜、更健康的菜。
农产品怎么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很多农民和农业领军企业都发现,上海市民“嘴巴比较挑剔”,既偏爱高品质的农产品,又喜欢新、奇、特产品,还特别讲究营养和健康。
正因为此,《行动方案》提出要不断优化上海的农业产业结构,到2025年,高效特色农业占比达到85%以上。
怎样的农产品称得上“高效特色”?菌菇产业算一个: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率大约9%,上海却达到90%,不仅出产双孢菇(俗称“白蘑菇”)、香菇,还有蟹味菇、白玉菇等花色品种。
走进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奉贤区的菇房,“仙气缭绕”中,一簇簇蟹味菇、白玉菇、舞茸菇等从一个个瓶子中探出头,整整齐齐地陈列在菇房架子上。把它们摘下来,稍微整理一下,装上包装,就变成生鲜超市里的“免洗火锅菇组合”。
丰科生物年产各色菌菇逾3亿朵,约占全国市场25%至30%的份额,其中蟹味菇、白玉菇、舞茸菇的销量约占上海市场半壁江山。这里的菌菇还出口到美国、欧洲、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等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负责人张文宏觉得,澄海玩具菌菇受欢迎与市场对健康产品的欢迎紧密相关。不过要满足市场需求,既要种市场喜欢的菇,也要有合适的方式。
看似不起眼的舞茸菇很有代表性。
这种浅褐色的菌菇学名叫灰树花,原本是一种少见的野生菇,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以前,日本农民在野外采集它们交给当地长官后,能获得丰厚的奖赏。于是,农民一看到这种菇就高兴得手舞足蹈,它也有了“舞茸”的俗名。
中国也有舞茸菇,原本也是野生的。因为有商业价值,所以很多地区都希望把舞茸菇从野生菌变成可以人工规模化生产的商品菌,并研究了很多方式,包括用袋料、覆土栽培等模拟舞茸菇的生长环境。在上海,丰科生物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合作,探索出装瓶种植舞茸菇的新方法——简单来说,将舞茸菇培养基混合后装入特别设计的瓶子里,经高温湿热灭菌、净化车间冷却后,将菌种接种到瓶里,在培养室中养菌成熟后,连瓶移栽至菇房出菇。环境适宜的菇房加上精心栽培管理,舞茸菇就能顺利生长。
舞茸菇瓶栽种植所需的面积远远小于袋料或覆土栽培种植,所以这项上海技术大大提高了舞茸菇的生产效率,农村的“边角料”地块也能用来种高价值的商品菇。曾经只有日本高级长官才能品尝的珍稀野生菇,能以平价姿态进入寻常百姓家。
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鲍大鹏认为,澄海玩具瓶栽舞茸菇技术的探索,为上海农产品调结构提供了参考思路:既要生产满足市场新需求的农产品,又要用科技引领生产。要知道,丰科生物累计申请了200多项生产专利,还拥有1个经农业农村部认定的菌菇品种、7个经上海市认定的菌菇品种。
张文宏还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他们把在上海摸索形成的菌菇生产技术输送到四川,在成都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单体珍稀木腐菌生产工厂,去年底已投产,日产菌菇140吨,“别看上海农业占比不大,澄海玩具但有人才和技术优势,上海的精品农业能让农业企业也‘走出去’。”
地产农产品成本高怎么办
不可回避的是,上海的土地成本高、人力成本高,同样品种、同样品质的农产品与全国其他地区出产的相比,竞争力不强。怎样解决这一问题?